智见丨王立军院士:Web3.0路口:VR向左,AR向右|ar|vr|vr眼镜|vr设备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淘金先富卖铲人。
在这场熙熙攘攘的元宇宙热潮下,
、
眼镜作为进入元宇宙的终端设备,正是
风起时。
每每有新风口出现时,就必然有一批
“孤勇者
”怀揣满满期待单枪匹马地闯入。
想当年,当元宇宙
“前世
”Second Life(第二人生)在国外意外走红后,彼时在世界财富
500
强美国康宁公司担任高级研究科学家一职的王立军,毅然决然回国创业,成为国内最早一批元宇宙创业者。
虽然王立军的元宇宙创业项目
“梦幻世界
”因各种原因关停,但他依旧活跃在这个领域,不曾离开。
比起
VR,王立军认为
AR
亦或是
MR
,才更有机会打开元宇宙的大门,而他的新项目,也正在于此。
不过,有了之前的经历,王立军对于
Web3.0时代下的元宇宙,开始变得谨慎乐观。
由于这次元宇宙背后涉及到的监管、数据确权等问题之复杂,已经不再是技术能解决的了,未来会如何发展目前还得打一个问号。
但他可以坚信以及确定的是,在元宇宙这个赛道里,一定能跑出上亿元市值的独角兽。
至于
VR、
AR
行业里,目前还有什么创业机会,王立军也知无不言。从技术参数、成本等方面来看,国内和国外在
VR
设备上相差无几,但在
AR
设备差距较大。
而这,正是初创公司的机会所在。工业级应用与消费端应用不同,不是价格敏感,而是价值敏感,只要能解决问题,就有市场买单。
元宇宙时代来了,那
VR、
AR
准备好了吗?不论怎样,前方炮火已经打响。
以下是网易科技和王立军在世界元宇宙大会的对话,部分删减:
王立军:
在
Web3.0时代下,元宇宙的核心接入设备就是
VR
、
AR
以及
MR
终端设备。
但我认为,最终进入元宇宙的终端设备肯定是
AR或
MR
眼镜。
因为
VR眼镜主要应用在游戏领域,用途受限,而
AR
、
MR
眼镜的应用前景要更广。
不论是
To C还是
To B
,想要成为国民级应用,首先要保证让大家看到现实世界,虚拟图像只是锦上添花。
其实,我是国内最早一批做元宇宙的。大概
20年前,国外已经掀起过一轮元宇宙热潮了。
Second Life
(第二人生)由
Linden
实验室开发,
beta
测试版本于
2003
年向公众开放,在
2007
年达到顶峰。人们可以在里面社交、购物、建造、经商。在
诞生前,
BBC
、路透社、
CNN
等报社将其作为发布平台,
IBM
也曾购买过地产,建立销售中心。
所以在
2007年,我回国创办的第一个公司
“梦幻世界
”,就是对标第二人生做的。我们当时花了几千万人民币,把整个北京所有的大学、
CBD商场、奥运会场馆等等,都商业化的做上去了。
网易科技:
“梦幻世界
”现在是什么状态?
王立军:
“梦幻世界
”暂停运营了。当时遇到几个问题,首先是那时还没有
3G,带宽不够,无法支撑大批量的用户;其次是当时移动互联网开始在国内发展,而我们做的是
PC
端访问。
现在我们集中在做的是,怎么把
AR、
VR
放到服务端来支撑元宇宙。
不过,目前也面临很大的挑战。
Web3.0时代下的元宇宙,核心是去中心化,背后涉及到区块链隐私计算技术。
所以,现在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基于上述这个技术架构,在货币交易环节中,平台应该如何监管?这个问题不解决,大家就会面临一个问题:不知道该怎么干。
上个月,腾讯
NFT平台
“幻核
”关停,也能反映一二。要知道,
“幻核
”算是中国最早一批数字藏品,也没能跑出来。
看待元宇宙,要谨慎乐观。其实,现在人们谈论元宇宙的时候,就像
20年前人们谈论互联网一样,每个人都不知道元宇宙在未来会做成什么样,但都知道在这个赛道里,一定能跑出上亿元的独角兽。
网易科技:目前
VR、
AR
头戴式设备的最新技术前沿情况如何?
王立军:
2014年,
以
20
亿美金收购虚拟现实公司
Oculus
,
VR
设备开始受到市场追捧。随后索尼、
HTC
等厂商纷纷推出
VR
产品。
早在
2014年,谷歌就推出了
AR
眼镜
Google Glass
;
2015
年,
AR
手游《
Pokemon GO
》将
AR
游戏带入大众视野,
AR
眼镜再一次被推崇。
VR
、
AR
作为当时的一种
“
新奇玩意儿
”
,被市场用来研究、试验,被初期猎奇用户接受、使用。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当时
VR
、
AR
设备被诟病的点也有不少,比如需要用电脑驱动,比较笨重;分辨率也不高,清晰度不够;长期佩戴也让人感到不舒适。
从
2014年到今天,
8
年之久的时间里,
VR
、
AR
设备不断进化,在应用和技术两个方面都有较大进展。
从应用角度看,
VR设备主要应用于游戏领域,
AR
设备主要应用于工业、医学等领域。
从技术角度看,
VR所涉及的三大核心技术:微显示、计算和光学系统有了质的飞跃。
微显示的进步,让
VR眼镜清晰度更高、沉浸感更强。比如
VR
设备的分辨率已经达到了
8K
,刷新率可以达到每秒
90
赫兹,甚至是
120
赫兹。
其次是计算层面,
VR眼镜从电脑驱动演进为一体机设备,也就是说,所有的计算功能都集中在头部,硬件架构变得和手机一样,操作系统也从原来的
Windows
变成安卓系统。
还有就是光学系统,这方面的进步让
VR设备更轻巧、佩戴舒适度更高。传统
VR
眼镜用的是体积比较大、重量比较重的菲涅尔透镜,这几年
VR
眼镜用的是超短焦光学技术,成像距离从
20
公分压缩到现在的
20
毫米。
这些技术的进步,真正让
VR眼镜有了走进千家万户的可能。
网易科技:那
AR呢?
王立军:
事实上,从核心硬件到应用场景再到软件,尤其是算法,
AR比
VR
设备更复杂。
首先,
AR涉及到融合成像的问题。
VR
眼镜的屏幕直接挡在用户眼前,通过光学系统打造出一个虚拟世界;而
AR
眼镜是增强现实,需要
90
%以上透明,成像设备只能放在侧面,因此光学系统比较复杂。
还有一个更复杂的点就是空间感知,
AR眼镜需要把真实图像和虚拟图像融合在一起,这涉及非常大的计算量。
比如一个现实空间里有一个茶几,我想在这上面放一个虚拟的杯子,如何让它不掉下去,就涉及到空间感知计算。
不过,即便很复杂,
AR设备这些年在技术方面也有很大的进步。
首先是光学系统方面,现在运用的衍射光栅光学装置的厚度大概只有
10微米,和眼镜片贴在一起人眼几乎察觉不到,很轻薄。
其次,在显示方面,
AR眼镜的分辨率和亮度变得更高,这其中运用到的是起源于韩国和日本的有机发光显示技术。
我们现在的手机、电视用到的都是有机发光显示,它是一种有机发光材料,由于可以自发光,所以图像分辨率和对比度可以做得非常高。
网易科技:相较于国外,国内的
VR、
AR
设备差距和优势在哪?
王立军:
VR设备,从技术参数、成本等方面来看,国内和国外相差无几;而
AR
设备,国内和国外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
从技术和应用深度上,国外都走在了前面。比如国外巨头谷歌收购了一家做运动眼镜的加拿大公司,这家公司可以把眼镜做得非常小;微软的
HoloLens一次给美国军方提供了
20
万台
AR
眼镜,用来提升带兵作战水平。
反观国内,做
AR眼镜的主要是一些中小企业,虽说华为、联想和小米这些大厂近几年也开始研发
AR
眼镜,但目前针对于一些核心技术,比如激光扫描等还没有实质性的突破。不管是衍射光波导还是有机发光显示,我们国家目前都没有实现大规模的量产。
但是,在第三代显示技术
Micro-LED浪潮下,中国有可能走在前面。因为在全球范围内,中国的发光半导体产业做得非常强,不会面临
“
卡脖子
”
的尴尬困境。
半导体经过大规模缩微以后,一个像素就可以做到几微米,应用到微显示中就可以实现更高的分辨率和亮度。
网易科技:那目前国内
AR主要应用在哪些场景?
王立军:
其实目前,国内在
AR眼镜上还没有大规模的应用起来,尤其是工业级应用层面。比如在医学领域,在脑外科手术中,医生可以通过
AR
眼镜可以进行术前规划,并且在手术过程中,把肿瘤组织和健康组织分开,提升手术成功率。
网易科技:工业级应用,必须深度到行业中,
AR眼镜厂商应该走通用型道路还是垂直型道路?
王立军:
面向广大消费者的通用型
AR眼镜,比如说运动、社交场景,这肯定是一个大的市场,像苹果、华为、小米这样的大厂商目前都在抢这个市场。
面向工业领域的
AR眼镜一定是专业型的产品,因为每个行业对其功能需求都不同。比如消防行业专用头盔上的
AR
眼镜,不光需要显示火场中整个楼道的分布,更需要通过红外成像应对浓烟、光线暗等情况。
所以,这个方向是初创公司的机会所在。工业级应用与消费端应用不同,不是价格敏感,而是价值敏感,只要能解决问题,就有市场买单。
网易科技态度见闻 2025-04-17 07:00:00
出品|网易科技数字星球
淘金先富卖铲人。
在这场熙熙攘攘的元宇宙热潮下,
眼镜作为进入元宇宙的终端设备,正是
每每有新风口出现时,就必然有一批
怀揣满满期待单枪匹马地闯入。
想当年,当元宇宙
(第二人生)在国外意外走红后,彼时在世界财富
强美国康宁公司担任高级研究科学家一职的王立军,毅然决然回国创业,成为国内最早一批元宇宙创业者。
最早一批做元宇宙的人
,谈到这个身份时,王立军异常兴奋。相反,在交谈过程中,对于其他身份
国家级战略科学家、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北京市政府特聘专家、国家
虽然王立军的元宇宙创业项目
因各种原因关停,但他依旧活跃在这个领域,不曾离开。
,才更有机会打开元宇宙的大门,而他的新项目,也正在于此。
不过,有了之前的经历,王立军对于
时代下的元宇宙,开始变得谨慎乐观。
由于这次元宇宙背后涉及到的监管、数据确权等问题之复杂,已经不再是技术能解决的了,未来会如何发展目前还得打一个问号。
但他可以坚信以及确定的是,在元宇宙这个赛道里,一定能跑出上亿元市值的独角兽。
行业里,目前还有什么创业机会,王立军也知无不言。从技术参数、成本等方面来看,国内和国外在
设备上相差无几,但在
设备差距较大。
而这,正是初创公司的机会所在。工业级应用与消费端应用不同,不是价格敏感,而是价值敏感,只要能解决问题,就有市场买单。
元宇宙时代来了,那
准备好了吗?不论怎样,前方炮火已经打响。
以下是网易科技和王立军在世界元宇宙大会的对话,部分删减:
,哪者更有可能率先打开元宇宙之门?
时代下,元宇宙的核心接入设备就是
但我认为,最终进入元宇宙的终端设备肯定是
眼镜主要应用在游戏领域,用途受限,而
眼镜的应用前景要更广。
,想要成为国民级应用,首先要保证让大家看到现实世界,虚拟图像只是锦上添花。
其实,我是国内最早一批做元宇宙的。大概
年前,国外已经掀起过一轮元宇宙热潮了。
年向公众开放,在
年达到顶峰。人们可以在里面社交、购物、建造、经商。在
等报社将其作为发布平台,
也曾购买过地产,建立销售中心。
年,我回国创办的第一个公司
,就是对标第二人生做的。我们当时花了几千万人民币,把整个北京所有的大学、
商场、奥运会场馆等等,都商业化的做上去了。
现在是什么状态?
暂停运营了。当时遇到几个问题,首先是那时还没有
,带宽不够,无法支撑大批量的用户;其次是当时移动互联网开始在国内发展,而我们做的是
现在我们集中在做的是,怎么把
放到服务端来支撑元宇宙。
不过,目前也面临很大的挑战。
时代下的元宇宙,核心是去中心化,背后涉及到区块链隐私计算技术。
所以,现在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基于上述这个技术架构,在货币交易环节中,平台应该如何监管?这个问题不解决,大家就会面临一个问题:不知道该怎么干。
关停,也能反映一二。要知道,
算是中国最早一批数字藏品,也没能跑出来。
看待元宇宙,要谨慎乐观。其实,现在人们谈论元宇宙的时候,就像
年前人们谈论互联网一样,每个人都不知道元宇宙在未来会做成什么样,但都知道在这个赛道里,一定能跑出上亿元的独角兽。
网易科技:目前
头戴式设备的最新技术前沿情况如何?
亿美金收购虚拟现实公司
设备开始受到市场追捧。随后索尼、
等厂商纷纷推出
年,谷歌就推出了
游戏带入大众视野,
眼镜再一次被推崇。
作为当时的一种
,被市场用来研究、试验,被初期猎奇用户接受、使用。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当时
设备被诟病的点也有不少,比如需要用电脑驱动,比较笨重;分辨率也不高,清晰度不够;长期佩戴也让人感到不舒适。
年之久的时间里,
设备不断进化,在应用和技术两个方面都有较大进展。
从应用角度看,
设备主要应用于游戏领域,
设备主要应用于工业、医学等领域。
从技术角度看,
所涉及的三大核心技术:微显示、计算和光学系统有了质的飞跃。
微显示的进步,让
眼镜清晰度更高、沉浸感更强。比如
设备的分辨率已经达到了
,刷新率可以达到每秒
其次是计算层面,
眼镜从电脑驱动演进为一体机设备,也就是说,所有的计算功能都集中在头部,硬件架构变得和手机一样,操作系统也从原来的
变成安卓系统。
还有就是光学系统,这方面的进步让
设备更轻巧、佩戴舒适度更高。传统
眼镜用的是体积比较大、重量比较重的菲涅尔透镜,这几年
眼镜用的是超短焦光学技术,成像距离从
公分压缩到现在的
这些技术的进步,真正让
眼镜有了走进千家万户的可能。
事实上,从核心硬件到应用场景再到软件,尤其是算法,
涉及到融合成像的问题。
眼镜的屏幕直接挡在用户眼前,通过光学系统打造出一个虚拟世界;而
眼镜是增强现实,需要
%以上透明,成像设备只能放在侧面,因此光学系统比较复杂。
还有一个更复杂的点就是空间感知,
眼镜需要把真实图像和虚拟图像融合在一起,这涉及非常大的计算量。
比如一个现实空间里有一个茶几,我想在这上面放一个虚拟的杯子,如何让它不掉下去,就涉及到空间感知计算。
不过,即便很复杂,
设备这些年在技术方面也有很大的进步。
首先是光学系统方面,现在运用的衍射光栅光学装置的厚度大概只有
微米,和眼镜片贴在一起人眼几乎察觉不到,很轻薄。
其次,在显示方面,
眼镜的分辨率和亮度变得更高,这其中运用到的是起源于韩国和日本的有机发光显示技术。
我们现在的手机、电视用到的都是有机发光显示,它是一种有机发光材料,由于可以自发光,所以图像分辨率和对比度可以做得非常高。
网易科技:相较于国外,国内的
设备差距和优势在哪?
设备,从技术参数、成本等方面来看,国内和国外相差无几;而
设备,国内和国外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从技术和应用深度上,国外都走在了前面。比如国外巨头谷歌收购了一家做运动眼镜的加拿大公司,这家公司可以把眼镜做得非常小;微软的
一次给美国军方提供了
眼镜,用来提升带兵作战水平。
眼镜的主要是一些中小企业,虽说华为、联想和小米这些大厂近几年也开始研发
眼镜,但目前针对于一些核心技术,比如激光扫描等还没有实质性的突破。不管是衍射光波导还是有机发光显示,我们国家目前都没有实现大规模的量产。
但是,在第三代显示技术
浪潮下,中国有可能走在前面。因为在全球范围内,中国的发光半导体产业做得非常强,不会面临
半导体经过大规模缩微以后,一个像素就可以做到几微米,应用到微显示中就可以实现更高的分辨率和亮度。
网易科技:那目前国内
主要应用在哪些场景?
其实目前,国内在
眼镜上还没有大规模的应用起来,尤其是工业级应用层面。比如在医学领域,在脑外科手术中,医生可以通过
眼镜可以进行术前规划,并且在手术过程中,把肿瘤组织和健康组织分开,提升手术成功率。
网易科技:工业级应用,必须深度到行业中,
眼镜厂商应该走通用型道路还是垂直型道路?
面向广大消费者的通用型
眼镜,比如说运动、社交场景,这肯定是一个大的市场,像苹果、华为、小米这样的大厂商目前都在抢这个市场。
面向工业领域的
眼镜一定是专业型的产品,因为每个行业对其功能需求都不同。比如消防行业专用头盔上的
眼镜,不光需要显示火场中整个楼道的分布,更需要通过红外成像应对浓烟、光线暗等情况。
所以,这个方向是初创公司的机会所在。工业级应用与消费端应用不同,不是价格敏感,而是价值敏感,只要能解决问题,就有市场买单。
来自网易科技
内容品牌数字星球《
》,关注数字化产业的新模式、新技术、新场景。《数字星球》以多元形式记录中国数字经济的每一次进步,由四大内容矩阵组成,包括数字人物高端访谈节目《智见》、知识短视频账号《逆向思维》、探访全景纪实节目《未来公司》、数字经济高端社群《网易创新社》等,旨在记录全球数字化进程。
本文地址: https://www.717b.com/hlwzxwz/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