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江湖风云再起,到底谁动了谁的蛋糕?|美团|电商|闪购|饿了么|京东到家|知名企业|品质堂食餐饮商家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外卖江湖风云再起,到底谁动了谁的蛋糕?美团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近日,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在社交媒体的一番言论引发行业地震——"京东不是第一家想做外卖的公司,也可能不是最后一家"。这番看似平淡的表述,实则暗藏锋芒,直指京东即将入局外卖市场的野心。

而京东创始人刘强东的回应更是耐人寻味:"不要和人打口仗,不能产生社会价值。"

两大巨头的隔空交锋,再次把外卖行业新一轮竞争的事实端上餐桌。

这场"舌尖上的战争"背后,不仅是市场份额的争夺,更是商业模式、技术能力和服务体验的全面较量。

当京东以"搅局者"身份闯入美团和饿了么的双雄格局,外卖行业将迎来怎样的变局?消费者、商家和骑手又将在这场变革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京东进军外卖市场绝非一时兴起,而是其供应链优势的自然延伸。

作为中国电商领域的巨头之一,京东拥有覆盖全国的物流网络、成熟的仓储体系以及高效的配送能力。这些资源与外卖业务形成协同效应,无疑将为其打开新的增长空间。

而京东入局最大的底气,正是其强大的即时零售业务"京东到家"和达达集团的配送体系。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达达秒送总完单量同比增长36%至6.48亿单。京东秒送整体营业门店数超过60万家,同比增长70%以上。

然而,外卖市场并非简单的物流配送游戏,京东面临的挑战同样不容小觑。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外卖行业资深从业者表示:"外卖与电商虽然都涉及配送,但运营逻辑截然不同。外卖是高频、即时、非标化的服务,对响应速度和用户体验的要求更高"。

京东在3C、家电等标品领域的供应链优势,能否复制到餐饮这种非标领域,仍是一个未知数。更为棘手的是,美团和饿了么经过多年深耕,已经与全国数百万商家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京东如何打破这种"先发优势",吸引优质商家入驻,将成为决定其成败的关键。

对此,京东的入局策略似乎已经初现端倪——差异化竞争。

京东外卖采取"高佣金+高品质"的双高策略,瞄准中高端餐饮市场。这与美团、饿了么以大众市场为主的定位形成明显区隔。

北京一家米其林餐厅的负责人透露:"我们确实接到了京东的合作邀约,他们承诺提供比美团更低的抽成和更精准的高端客户群。如果能兑现承诺,这对我们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然而,高端市场虽然利润丰厚,但规模有限,能否支撑起京东的野心仍需观察。更为关键的是,京东能否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实现盈利平衡。外卖行业普遍存在的"高投入、低利润"困境,即使是财大气粗的京东也难以回避。

京东的另一个潜在优势是其庞大的会员体系。截至2024年底,京东PLUS会员数已突破3000万,这些高价值用户正是外卖平台梦寐以求的目标客户。若能实现会员权益互通,比如用京东PLUS会员兑换外卖优惠券,或将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但这也是一把双刃剑,一位电商分析师指出:"跨业务会员整合看似美好,实际操作中往往面临权益设计复杂、用户体验打折等问题。京东需要谨慎权衡,避免因强行捆绑而适得其反"。

面对京东的来势汹汹,美团展现出了行业霸主的沉着与老练。

王莆中的言论看似轻描淡写,实则暗含警告——外卖行业门槛高、竞争激烈,后来者很难轻易撼动现有格局。

而美团面对京东这一搅局者的反击策略,可以概括为"巩固核心+创新边界",即在强化现有优势的同时,通过技术创新和业务拓展构建更宽的护城河。

美团的第一个杀手锏是其庞大的商家网络和用户基础。截至2024年底,美团年交易用户数突破7.7亿、年活跃商户数增至1450万,均创下历史新高。这些数字构成了几乎无法复制的竞争壁垒。

上海一家连锁餐饮企业的运营总监坦言:"我们在美团和饿了么上的订单占总外卖量的90%以上,短期内不太可能为了新平台分散精力。除非京东能带来显著增量,否则我们只会保持观望。"这种商家惯性是美团最坚固的防线。

技术赋能是美团应对竞争的又一利器。近年来,美团持续加码无人配送、智能调度等前沿技术的研发投入。

2024年,美团无人机配送已在深圳、上海等城市实现常态化运营,累计完成真实订单超过20万单,北上广深等已开通53条航线。

一位美团内部人士透露:"无人配送不仅能够降低人力成本,更重要的是提升了极端天气下的服务稳定性,这是传统人力配送难以比拟的优势。"

与此同时,美团的"超脑"即时配送系统通过AI算法优化路线规划,将平均配送时长缩短至28分钟以内,用户体验得到显著提升。

美团的反击不仅限于防守,更包括主动出击。

在表面"30分钟万物到家"的便捷承诺背后,隐藏着美团对万亿级即时零售市场的战略布局,以及对京东、阿里等竞争对手的防御性卡位。这场看似平静的品牌分拆,或许也是美团构筑"近场电商"护城河的关键落子。

"舌尖战争"中消费者是最大赢家

京东的入局无疑将重塑外卖行业的竞争格局,但这种变化未必是简单的"你死我活"。更可能出现的场景是,不同平台根据自身优势找到差异化定位,共同推动行业向更健康、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这场竞争的最大受益者或许是消费者和整个餐饮生态。

对消费者而言,竞争意味着更多选择和更好服务。

家住杭州的白领张女士表示:"作为消费者,我当然欢迎更多平台加入竞争。最近已经注意到美团加大了优惠力度,如果京东能带来更多折扣和创新服务,那就更好了。"

这种"用脚投票"的权利,正是市场竞争赋予消费者的最大福利。而平台为了吸引和留住用户,必将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优化用户体验,比如缩短配送时间、提高食品安全标准、完善售后服务等。

对餐饮商家来说,多平台竞争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商家的议价能力将得到提升,平台佣金有望下调;另一方面,运营复杂度也随之增加,需要同时管理多个平台的订单和评价。

成都一家火锅店的老板坦言:"我们当然希望平台之间竞争,这样佣金可能会降低。但每个平台的操作流程都不一样,我们需要投入更多人力来管理,这也是个问题。"

长远来看,商家将逐渐分化:大型连锁餐饮可以利用多平台获取最大曝光;中小商户则可能选择专注一个平台,以降低运营负担。

骑手群体在这场变革中的处境尤为值得关注。随着京东入局,骑手需求将短期内激增,这或有助于提高骑手收入和就业机会。但同时,多平台接单也可能导致工作强度加大、管理混乱等问题。

从行业整体来看,京东的加入将加速外卖与其他本地生活服务的融合。美团已经形成了"外卖+到店+酒旅"的生态闭环;京东则可能尝试"外卖+即时零售"的差异化路线。

这种生态竞争将超越简单的外卖业务,演变为综合服务能力的比拼。未来的竞争不再是单一业务的较量,而是看谁能更好地满足用户'即时需求',外卖、生鲜、药品、日用百货的界限将越来越模糊。

更深层次看,外卖行业的"内卷"反映了互联网经济从增量竞争向存量竞争转变的大趋势。随着用户增长放缓,平台必须通过提升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来获取竞争优势。这促使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比如无人配送、AI客服、智能调度等,这些创新最终将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和服务升级。

正如一位业内人士所言:"竞争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最终目标是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优化,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舌尖战争"中,无论最终胜负如何,消费者都将是最大的赢家。

当平台从价格战走向价值战,从零和博弈走向生态共建,外卖行业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商家、骑手和消费者创造多赢局面。而京东与美团的这场较量,或许只是本地生活服务领域更大变革的序幕。


本文地址: https://www.717b.com/jxwxwz/17.html
全局中部横幅
沧海控股有限公司

沧海控股有限公司-沧海控股有限公司沧海控股有限公司

硅藻泥

北京南极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产品硅藻泥,物美价廉,北京南极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诚实经营,欢迎联系洽谈!地址北京朝阳区双桥东路甲10号院3单元505

卫生级(蝶阀,球阀,三通)管件

牧野科技专业生产卫生级(蝶阀、球阀、隔膜阀)、卫生级(管件、弯头)、卫生级(接头、三通、人孔、卡箍)、活接由任套等产品,产品型号齐全,价格实惠,欢迎咨询。

悬臂控制箱

悬臂控制箱悬臂系统机床悬臂机床吊臂箱悬挂控制箱旋转吊臂仿威图控制箱仿威图控制柜操作台机柜空调

砼商网

砼商网(混凝土机械网)打造专业的混凝土机械平台,积聚混凝土企业和混凝土设备,拥有着混凝土搅拌站,混凝土泵车,搅拌车混凝土搅拌机等混凝土设备机械及配件,提供混凝土设备选购,配件,二手混凝土设备,展会,招标五大平台,并提供及时,权威的混凝土设备资讯,买卖混凝土就上混凝土机械网

产业研究_行业分析报告

产业在线是中国最专业权威的产业链研究平台,目前服务于家用电器、制冷空调、暖通制热、元器件、材料等多个产业,提供专业的产业新闻、行业分析、研究报告等信息服务。

四川速凝剂

成都中道弘建材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四川速凝剂,四川减水剂,四川表面增强剂,四川防冻剂的生产和批发等一系列业务,成都中道弘建材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获得客户的认可,联系电话:028-83072990.

天津螺杆泵

天津远东泵业有限公司是一个高端螺杆泵生产厂家,目前我厂生产的泵有:三螺杆泵,双螺杆泵,单螺杆泵,高粘度沥青泵,远东用心做好每一台泵,咨询热线:4008-737-966.

5G工业级无线路由器

深圳市拓普泰尔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有工业级路由器,蓄电池GPS定位,5GCPE,工业交换机,5G工业网关,车辆GPS定位,智能井盖,工业4G路由器等,通信接入及物联网解决方案。依靠稳定的产品质量、卓越的团队,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实力与竞争力不断增强,市场空间不断扩大,营销网络逐步覆盖全国并遍布海外。

厦门利晟达电镀有限公司

厦门利晟达电镀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20多年电镀技术经验高端电镀企业及福建省电镀协会会员单位。公司落座于厦门先锋电镀区,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拥有员工135人及各类技术工程师15名。

全局底部横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