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的赔本买卖如何撬动5532万就业?|电商|融安|物流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出品|网易科技《态度》专栏
拼多多正在带领商家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3月20日,拼多多发布202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数据显示,拼多多全年营收达3938亿元,同比增长59%;第四季度营收1106.1亿元,同比增长24%。
尽管全年增速仍亮眼,但与此前几个季度相比,营收的增速有所放缓。(注:2024年第三季度,拼多多营收增速为44%,净利润增速为61%;2024年第二季度,拼多多营收增速高达86%,净利润增速高达144%。)
而这一变化并非偶然,而是拼多多主动“换挡”的明证。
过去一年,拼多多全面深化高质量发展,先后落地了一系列“百亿减免”的惠商新举措,并深入全国各大农牧产区、产业集群,扶持了一批新质商家、新质品牌,为产业转型升级探索出了新模式。同时,拼多多“西进”计划助力西部地区进入了“全面包邮”的电商新时代,也进一步盘活了东西部地区之间的经济活力。
电商西进让甘肃牧区消费者也能买到热带水果
“目前,我们长期坚持的高质量发展战略正进入收获期,平台及产业生态效用不断释放,持续为供需两侧带来普惠,这也更加坚定了我们投入生态建设的决心。”拼多多集团执行董事、联席CEO赵佳臻表示,今年1月初,平台还成立了“商家权益保护委员会”,旨在统筹各项业务团队,全面研究商家需求,持续优化商家经营环境,进一步完善平台及产业的生态建设。
如今,拼多多正从“野蛮增长”向“生态深耕”转型,以更可持续的方式引领行业发展。
“百亿减免”助力商家降本增效,电商西进订单增长
从“百亿补贴”到“百亿减免”,拼多多的每一步都精准落地。
2024年8月底,拼多多正式启动“百亿减免”计划,承诺一年内为商家减免100亿元交易手续费。此前,拼多多已先后推出多项费用退免权益,下调店铺保证金以及提现门槛,免除商家偏远地区中转费等,通过“真金白银”的扶持和减免助力商家及产业带转向高质量发展。
在“电商西进”计划的推动下,平台宣布免除商家偏远地区订单的物流中转费。商家只需将订单发至西安等中转仓,之后发往新疆、西藏、甘肃、宁夏等地的费用全部由平台承担。
图源:拼多多官方
这一举措让甘肃的牦牛肉制品商家迎来新机遇。
“过去,物流成本高昂,每运输一斤牦牛肉到外地,运费几乎占据成本的一半,使得产品价格缺乏竞争力。”临夏市清源清真肉制品有限公司电商负责人王旭表示,“如今,物流成本下降,运输效率提升,我们的产品市场范围从西部扩展至江浙沪、广东、广西等地,销量大幅增长。”
据拼多多《2025年夜饭报告》显示,自去年9月,拼多多免除了甘肃、青海等偏远地区的“物流中转费”之后,西部地区迎来“全面包邮”的首个春节,“年货西进,特产东出”成为今年年货消费的新趋势。西部地区的水饺、海鲜、坚果等年货产品的订单量均实现翻倍增长,甘肃、内蒙等地的羊肉、牦牛肉、酸奶糕等特产也加快进入东部地区消费者的餐桌。
电商迈入存量竞争,“新质供给”助推产业升级
电商行业正从增量竞争迈入存量竞争,拼多多选择以“高质量发展”和“新质供给”为核心,加速生态建设。
拼多多此前宣布“新质商家扶持计划”,将在一年内投入100亿资源包,成立专项团队深入100个农产区、产业带,优选具备产品、技术创新能力的新质商家,借助平台的数字化能力,对新质商家进行产品、营销、运营及供应链的全链路扶持。
去年四季度,拼多多“新质商家扶持计划”先后走进六安婚纱、惠东女鞋、青浦母婴、泉州纸尿裤、内蒙古酸奶糕、临夏牦牛肉、佛山开心果、广西脆蜜金桔等地区,对当地商家进行产品、营销、运营及供应链的全链路支持,培育了一批具备商品、技术创新能力的新质商家,并通过新质商家的“头雁效应”,带动产业带突破“同质化竞争”的发展痼疾,逐步完成转型升级。
以广东省惠东县为例,当地曾是国内女鞋产业的领头羊,但因市场变化逐渐陷入停摆的边缘。去年冬天,拼多多联合当地商家依托平台的数据分析能力,研发了女性用户更加青睐的加绒勃肯鞋,并对传统的女鞋供应链进行了改造,一家中型制鞋厂的单日出货量就能达到1.5万双,成功走出了一条“新质供给”的转型之路,挽救了数十万产业工人的岗位。
在拼多多的多项举措支持下,惠东鞋厂积极研发新款勃肯鞋(摄影 李孟麟)
类似的案例不断涌现。又如,广西商家肖友菊经营的脆蜜金桔也在今年的年货节期间成为顶流,加速涌向北上广等全国地区。据她介绍,脆蜜金桔是融安金桔的第三代品种,售价是常规金桔的五倍。即便价格不菲,脆蜜金桔也在拼多多迅速畅销,复购率高达20%。
并且在肖友菊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融安商家开始入驻拼多多,仅在2023年,融安网店的数量突破2.3万家,带动金桔线上交易额达21亿元。
融安掀起“脆蜜热”,当地村民通过分拣、打包也能月收四五千元(摄影 李孟麟)
除此之外,在扶持新质商家的同时,“新质供给”也进一步满足了广大消费者的新需求。去年双十一期间,平台多次上线“超级加倍补”活动,助力“新质供给”直连全国市场,仅前两轮的订单量就累计超过6100万单。
深耕农业与科技创新,持续加码商家权益
作为起家于农产品的电商平台,拼多多始终坚守助农初心,长期投入农研科技、农货供应链、新农商培训等领域。
自2020年开始,拼多多已连续四年举办“多多农研科技大赛”,致力于以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以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在2024年第四届的“多多农研科技大赛”中,上海农科院团队在约42立方米的空间中实现了一茬生菜超300公斤的产量突破,且综合品相、食味俱佳。与此同时,其它5支决赛队伍利用前沿科技设计的“新农田”,在单产、总产、效率、能耗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突破,并在市场化的探索中进行了实际应用。
在第四届多多农研大赛中,上海农科院为植物工厂的生菜进行补光(摄影 倪永孝)
与此同时,在农研科技方面,拼多多长期投入的“全球农创客大赛”“科技小院”“农研基金”等也在去年收获颇丰。
根据中国社科院大学最新发布的《电商生态高质量发展与就业促进研究报告》显示,拼多多通过“多多课堂”“农云行动”等举措,至今已累计带动逾30万名新农人返乡创业,助力超2000万农业生产者参与到数字经济当中。
此外,《报告》还综合商家端就业、仓配物流端就业等维度指出,拼多多平台商家数量已达到1420万家,在国内累计激发就业岗位达到5532.1万个。
发挥“钉钉子精神”,构建多方共赢生态
今年1月,拼多多宣布成立“商保会”,并由集团执行董事、联席CEO赵佳臻统筹各团队,全面收集商家反馈意见,完善商家服务机制。“商保会”成立以来,拼多多先后推出了“异常订单预警”“低价风险预警”“优化仅退款”“促进商家净成交”等多项举措,全力保障商家权益,持续赋能商家经营。
拼多多“商保会”针对上述举措向平台商家发放了数万份线上问卷,调研结果显示,73%的商家认为平台优化“仅退款”的措施“十分有用”,82%的商家认为平台提升商家权益保障方面的举措“比较有用”,超六成的商家表示促进商家净成交新举措“十分有用”。
此外,今年3月5日,拼多多“商家权益保护委员会”(以下简称“商保会”)召开了成立以来的首场商家座谈会,来自生鲜、酒水、日用百货、运动用品等多个类目的数十名商家代表参与了此次会议。经过与参会商家的深入交流,“商保会”推出了“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上线违规经营预警功能”等四大升级举措,进一步保障商家权益,完善平台生态建设。
“过去几个季度,我们在生态建设上的坚定投入,帮助平台更好地应对了消费变化、产业转型以及行业竞争,引领电商行业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崭新阶段。”拼多多集团董事长、联席CEO陈磊表示,2025年,我们将以“钉钉子精神”继续践行高质量发展战略,发挥平台的数字化优势,扩大“新质供给”的上行规模,持续普惠广大消费者的美好生活,全力构建用户、商家及平台的共赢生态。
这份拼多多在“百亿减免”计划后交出的财报,展示了其在产业升级、平台生态建设方面的战略成果。尽管营收增速有所放缓,但这一调整背后,是拼多多主动承担行业责任,通过长期投入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电商生态。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拼多多的持续助力下,中国电商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必将迸发出更大的活力。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2025-04-18 18:02:26
出品|网易科技《态度》专栏
本文地址: https://www.717b.com/zuixinwz/75.html